
What Mandate of Heaven Means to Confucius
關於孔子的博學多聞,司馬遷記錄了兩則傳聞。〈史記.孔子世家〉在「定公立五年,夏,季平子卒,桓子嗣立」之後,緊接著就寫「季桓子穿井得土缶」,問於仲尼云「得狗」,孔子回答說是羊:「丘聞之,木石之怪,夔、罔閬;水之怪,龍、罔象;土之怪,墳羊」。這或許反映了孔子的考古知識。
另一段也很離奇。「吳伐越,墮會稽,得骨節專車」,吳國特地遣使問仲尼,問了「骨何者最大」、「誰為神」、「防風何守」、「人長幾何」一堆怪問題。孔子逐一答覆,既明確又肯定,不教來使失望,「於是吳客曰:『善哉聖人!』」傳中「善哉聖人」一句的意指,和春秋時代以聰敏多知、多能為聖人的概念相符合。
即使是在孔子的時代,他的博學多聞也是有目共睹的,朝野都有人注意到。某達巷黨人感歎孔子「博學而無所成名」;某大宰也向子貢打聽「夫子聖者與?何其多能也?」而在另一個場合,孔子更主動問子貢:「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?」子貢回答那是當然的,難道不是嗎?有意思...
關於孔子的博學多聞,司馬遷記錄了兩則傳聞。〈史記.孔子世家〉在「定公立五年,夏,季平子卒,桓子嗣立」之後,緊接著就寫「季桓子穿井得土缶」,問於仲尼云「得狗」,孔子回答說是羊:「丘聞之,木石之怪,夔、罔閬;水之怪,龍、罔象;土之怪,墳羊」。這或許反映了孔子的考古知識。
另一段也很離奇。「吳伐越,墮會稽,得骨節專車」,吳國特地遣使問仲尼,問了「骨何者最大」、「誰為神」、「防風何守」、「人長幾何」一堆怪問題。孔子逐一答覆,既明確又肯定,不教來使失望,「於是吳客曰:『善哉聖人!』」傳中「善哉聖人」一句的意指,和春秋時代以聰敏多知、多能為聖人的概念相符合。
即使是在孔子的時代,他的博學多聞也是有目共睹的,朝野都有人注意到。某達巷黨人感歎孔子「博學而無所成名」;某大宰也向子貢打聽「夫子聖者與?何其多能也?」而在另一個場合,孔子更主動問子貢:「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?」子貢回答那是當然的,難道不是嗎?有意思...